百森管理 | 培训很贵,但不培训更贵
百森泰信2023-05-19

松下幸之助曾说:“培训很贵,但不培训更贵”。

然而,培养人的费用,如何从“成本”,转化为撬动业务增长的“投资”, 着实是各方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。

  • 为什么大部分管理培训的好评率低?

  • 好的培训应该长成什么样?如何设计和实现?

  • 为什么说培训解决的只能是共性问题?

  • 究竟如何才能激发学员的投入度和行为转化?

  • 如何理解培训界有不同流派,而客户只是想解决问题?

李嘉诚说,“没有什么生意比人才的利润更高!”据说,在外企,培训常常不 被视为费用的支出,而是被视为一种投资。

摩托罗拉公司培训部主任比尔·维根豪恩说,“我们有可靠的数据说明,培训 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为1:30,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注重人员培训的原因;因为, 凡是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,最终肯定能从培训中找到原因;大凡从培训中省 下来的钱,也最终会从废品中流出去。

海尔一直将培训工作放在首位,上至高层领导,下至操作工人。海尔的培训 原则是“选准母本、清楚目标、找出差距、需什么学什么、缺什么补什么, 急用先学,立竿见影”。

如果你是企业HR和培训负责人,我们强烈建议你精读并收藏本文;如果你是 企业一把手和创始人,我们更建议你了解每个坑点!

让企业的每一笔学习成本,成为真正的“投资”!

  1. 需求发起方

管理培训的需求发起方,一般包括:赞助方(例如公司高层)、业务负责人、 参训学员。

经常有业务部门吐槽,“我们业绩不好,都是培训没做好”。这个锅,到底能 不能背?也有些公司每年有培训要办,有培训费要花。然而,一旦公司预算收 紧,首先砍掉的就是培训经费。

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:培训到底解决什么问题?创造什么价值?

我认为好的培训,应当是有助于弥补绩效差距、解决实际问题。

例如,一个销售团队业绩不好,距离期望的业绩还有差距,带来了培训需求。 这样的培训才是刚需。

下一个问题来了,是不是销售业绩不好,通过培训都能解决了?

当然不是。

销售业绩不好,可能是市场行情不好、产品不对路、销售人员没有招对、薪酬 激励制度不合理导致大家没有积极性等等。

而培训解决的,就是经典的ASK模型中谈到的,态度、知识、技能问题。

传递知识、训练技能,是培训主要解决的;在影响态度上,培训能够实现一 部分。所以,销售业绩不好,如果发现原因是销售人员对销售的认知、思维 不行,对产品知识不了解,方法技能不行,那么才是培训真正能够解决的问题。

此外,需求发出还有如下常见问题:

问题1:没有想清楚“谁来学”、“为什么来学”的问题

很多公司的业务同事,是为了支持培训部门工作,给面子,才“拨冗”来 “出席”培训。有时候,是上级单位、上级领导安排,所以我来学习。

“我为什么要学这个”,这一点如果没有事前沟通好,学员自然没有学习动机。

有的公司把学习作为福利,学习内容不痛不痒、没有紧迫性,那么学员很可能 没有学习动机。

有的公司把学习资源开放给大家,同时设立有挑战的工作目标。学员根据业务 发展需要,可以自主选择,那么他们愿意来的,自然是有学习动机的。

例如,马上要当管理者了,或者刚当管理者踩坑了,自然想学一下初阶管理 课程;马上要外派海外工作了,或者外派出去碰到难题了,肯定有动机学一下 跨文化管理。

也有的公司把培训与晋升相联系,如果管理课程不过关,不能晋升为管理者, 也不妨是一种方法。但前提是培训项目质量是过硬的。

因此,让培训主题与业务相关、与学员群体自身利益相关,有助于解决学习 动机的问题。

问题2:对培训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

我们往往习惯了,有问题请教老师,老师最好直接给我答案。而当老师不能 给我答案时,我就觉得培训没有用。

记得我曾经作为项目经理,邀请一位地产相关政府部门的研究员去某地产公司 讲课。企业学员提出一个问题,“老师,XX这块地,我们要不要拿?”老师告 诉学员,“这个问题,我回答不了”。

我也曾经目睹,一位广东的企业家,拿着几页纸的公司战略规划,请教一位知 名战略管理老师,被老师打回来。

这两个案例,后面我们会从另外两方面做些探讨,这里我们先从学员方聊一聊。

我们可能习惯了“老师是权威”,“老师讲的都是对的”,而忽略了,其实 “只有你最懂自己”。

前面谈到,其实培训主要提升的,是一个领域的知识、做一件事情的技能, 和态度、认知。

因此,拿地、做战略需要必备的知识、信息、方法论,这是培训可以解决的。 然而,具体到你怎么做,老师不可能比你更懂。培训讨论的是共性问题,而从 共性到个性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只能靠自己走。

问题3:学员欠缺投入度

如果前两个问题没有解决,那么学员很有可能在培训过程中和培训结束后没有 投入度。

管理培训需要课堂练习和课后行动。如果只是抱着“听听得了”的心态,课堂 上没有积极地思考、空杯的心态,自然不会有太深的感悟,课后也不会有任何 改变。

尤其对于引导式培训,更需要学员在课前收集资料、充分准备,课上全情参与, 才能得到高质量的产出。这类培训,如果学员一潭死水、油盐不进,那么老师 真的也无力回天。

课上,完成了从不知道到知道;然而课后从知道到做到的部分,就只能靠学员 自己了。

记得有一位学员在课后,不但撰写了很优质的工作OKR,还为自己的生活撰写 了OKR,并坚持执行。这种投入度真的是凤毛麟角。“课上激动、课后不动” 也是常态,大部分人还是回到惯性。

当然,如果业务需求刚性、项目痛点找得准、项目设计合理、学员群体圈得对, 加上项目质量高又能触发学员,才容易激发学员的投入度和行动转化。

2.需求承接方

管理培训的需求承接方,一般包括企业内部的HR部门(HRD/人才发展/培训经理; HRBP/TD/LD),以及企业外部的培训/咨询机构的销售顾问。

我看到,需求承接环节的常见问题如下:

问题4:信息传递有误

首先,长链条带来信息传递问题。

从需求方(公司高层、业务负责人、学员)到培训师,中间的环节其实不少。 在企业内部,往往有人力总监、人力经理、培训经理,或者有HRBP、人才发展。 链条一长,自然难免信息传递缺失或有误。

记得我曾经有一个项目,从销售顾问那拿到的需求是2天OKR课程,后来聊了两 轮HR会议,变成2天团队管理课程,再变成1天OKR课程+1天团队管理课程。

而第1天上课的时候,我见到CEO,拿着第二天的PPT问他,团队管理的内容中, 哪些是重点?最后才明确真正的需求。

其次,信任不足带来信息传递问题。

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足,也是重要的因素。跟你熟悉,多说两句、聊点真话; 跟你不熟,走走形式。

有多少企业的需求是,“今年要开展领导力发展项目”,然而到底为什么要 做、现在哪里痛、有哪些症状表现、希望带来哪些改变,很多时候HR部门拿不 到信息,就只能成为“接单员”、“传声筒”。

3.需求交付方

管理培训的需求交付方,这里包括大家常说的“培训”的交付老师,无论是 讲师、培训师、教练还是引导师。

问题5:拘泥于某些角色,不能真正帮客户解决问题

培训界有不同的流派,然而,客户只要解决问题。

当客户碰到难题的时候,他们往往并不在乎面前的到底是“培训师”还是 “教练”,是传授知识技能,还是激发客户探索。

因此,如何结合客户的需求,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。

回到第一部分,地产公司是否拿地和广东企业战略规划如何做的案例,如果 老师自己把自己定位成“布道者”、“讲师”,那么只能把企业落地运用的 最后“一公里”留给学员自己。

这一行不能暴富,也并不简单,因此只有使命感和热爱,才能走得更远。

我们只能以客户为导向,磨砺本领,才能不断逼近客户需要的价值。

有人认为培训只是一种消费,这种观点是错误的。事实上,对企业而言,培训 是对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资源进行开发的投入。较之其他投入,这种投入更能 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,其效益是巨大的,且具有综合性、长远性。 “木桶原理”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位员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 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。

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,不仅仅要考察企业里是否有一小部分优秀人群, 更要考察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状况。以往只对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而忽视对 基层员工培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,因为只针对部分人员进行培训的情况会使得 被忽视的个人或群体变成企业大木桶上最短的木板,从而制约企业整体竞争力 的提高。因此,企业培训就是有组织、有计划的企业全员的学习不论管理者或 者员工都需要不断的学习。

写在最后

人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,但是企业中的人才是可以培养起来的。企业要打造学 习型组织,当今社会变化之快,适应变化是所有人要解决的问题,人们想到了 学习型组织(“学习型组织”的概念来源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 圣吉 (Peter Senge)30年前的一本著作《第五项修炼》)

这本书把学习型组织定以为:“可以应对今天的问题,把握今天的机遇,同 时为迎接明天而积极准备的有学习能力的组织”。这个概念介绍给大家,是 需要我们培训管理者要树立学习型组织的意识,为企业打造更多知识工作者, 德鲁克说:知识工作者将成为知识社会的主导。

什么是学习型组织?渴望新知识新创意,并能够转化为组织的生产力;一把手 是学习的典范,以身作则推动组织进化;员工的思想得到重视,成为组织创 新的源泉。真正相信学习力是组织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。

未来的培训一定是离业务越来越近,甚至是融合进业务的,因为它本来就是 支持业务发展的一个要素,不能孤立于外,成为孤岛。

所以我们不能为了培训而培训,而是要始终服务于业务,业务有需求才做, 业务变化了培训也要变化。作为培训工作者一定要懂业务,多和业务部门接 触,了解业务特点和需求,培训计划要做的接地气,要让公司花出的每一分 钱创造出它最大的利益,这才是一个好的培训工作者应该有的能力。

企业培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高层管理者,他们努力创建的组织氛围及奖励 机制能够促进培训的转化。无论培训经理做什么,只有当培训方案与高层管 理者的期望保持一致时,培训经理所组织的培训才会有意义。

看到这里,你可能发现,要让管理培训好评不断,真正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, 需要各方拉齐认知、深化理解、以终为始。

松下幸之助曾说:“培训很贵,但不培训更贵”。

然而,培养人的费用,如何从“成本”,转化为撬动业务增长的“投资”, 着实是各方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。